18971141375
联系我们
咨询电话: 027-87673585
  027-87676900

7X24小时咨询电话:18971141375

网上咨询:
 
 
辅导专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辅导专区

2021年助理物流师重点知识详解(第二章)

编稿时间:2021-01-04 | 点击数:1043

  

  

第一节物流系统化的概念和意义
  一、物流系统化的概念 
  "物流"即物的流动。一般泛指从 物质生产、分配、交换一直到消费、废弃的全过程。它具有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诸环节,也称为物流的各个子系统。由这些 子系统,构成了物流大系统。物流系统有自己的运动规律,也有自己的发展阶段。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物流系统的概念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
  物流系统活动,完全具有一般系统的条件即:1、系统整体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而不是简单的算术相加;
  2、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和相互作用,使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3、系统具有一定结构,保障系统的有序性,从而使系统具有特定功能;
  4、系统是对相对环境而言的,环境的制约是系统形成和存在的条件。
  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对其所从事的物流事务和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以系统的观点,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以实现其空间和时间的经济效益。
  二、物流系统化的特征
  物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庞大的系统。在这个大系统中又有众多的子系统,系统问又具有广泛的横向和纵向的联系。物流系统具有一般系统所共有的特点,即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同时还具有的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目标众多等大系统所具有的特征。
  (一)物流系统是一个"人一机系统"
   物流系统是由人和形成劳动手段的设备、工具所组成。它表现为物流劳动者运用运输设备、搬运装卸机械、货物、仓库、港口、车站等设施,作用于商品的一系列 生产活动。在这一系列的物流活动中,人是系统中的主体。因此在研究物流系统的各方面问题时,把人和物流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力D以考察和分 析,而且始终把如何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放在首位。
  (二)物流系统是一个可分系统作为物流系统,无论其规模多么庞大,都是由若干个相互联系 的许多子系统组成。这些子系统的多少,层次的阶数,是随着人们对物流的认识相研究的深入而不断扩充的。系统与子系统之间,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存在着时间 和空间上、资源利用方面的联系;也存在总的目标、总的费用以及总的运行结果等方面的相互联系。
  (三)物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
  物流活动是受到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的广泛制约的。这就是说,社会商品的生产状况,社会的商品需求变化,社会能源的波动,企业间的合作关系,都随时随地的影响着物流,物流系统是一个具有满足社会需要、适应环境能力的动态系统。
  为适应经常变化的社会环境,为使物流系统良好地运行,人们必须对物流系统的各组成部分经常不断地修改、完善。在较大的社会变化情况下,物流系统甚至需要重新进行系统的设计。
  (四)物流系统的复杂性
   物流系统拥有大量的商品,商品的大量化和多样化,带来了物流的复杂化。从物流商品上看,品种成千上万,数量极大;从从事物流活动的人来看;需要数以百万 计的庞大队伍;从资金占用看,占用着大量的流动资金;从商品供应经营网点上看,遍及全国城乡各地。这些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组织和合理利用,是一个非 常复杂的问题。
  在物流活动的全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大量的物流信息。物流系统要通过这些信息把各个子系统有机地联合起来,如何把信息收集、处理好,并使之指导物流活动,这亦是非常复杂的。
   物流系统的边界是广阔的。它起于生产企业的原材料供应,经生产制造转换好成品后,再经运输、储存等环节到达消费者手中。物流的范围横跨了生产、流通、消 费三大领域。这一庞大的范围,给物流组织系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的发展,市场的扩大,物流技术的提高,物流系统的边界范围还 将不断地向内深化,不断地向外扩张。
  三、物流系统化的意义
  所谓物流系统化,就是把物流的诸种环节(或各子系统)联系起来,视为一个大系统,进行整体设计和管理,以最佳的结构,最好的配合,充分发挥其系统功能的效率,实现整个物流合理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在市场剧烈竞争的条件下,逐步认识到物流系统的开发和研究,并把它视为"第三个利润源泉",这是有一定 道理的。因为,在一个发达的经济社会中,为了适应大规模生产、大规模流通和大量消费的需要,已不能静止地、孤立地去对待这些问题。而必须把社会再生产的过 程--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且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如在国民经济大系统中,虽然生产发展很好,但流通不畅,它会给社会经济 发展造成影响。反之,流通工作很好,生产发展停滞,同样也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利。
  在物流系统中,也适用这个道理。要实现物流合理化,就 是指物流系统整体而言的,不只是要求物流过程某一环节的合理化。要把物流系统的诸种功能或各子系统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以谋求物流大系统的整体经 济效益。对物流大系统来说,在各个子系统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的关系,有时甚至是矛盾的。例如在包装环节,如果片面地强调节省包装材料和包装费 用,不适当地少用包装材料或用低质代用材料,虽然包装环节费用降低了但由于包装质量差,在运输和装卸搬运过程中,造成货物破损错乱,从物流系统全过程来 看,反而是一种浪费。又如在装卸搬运环节,若单纯为了追求数量,不顾质量,不按操作规程作业,甚至野蛮装卸,损坏商品等,也给社会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再 如,在联合运输当中,轮船与码头、车与船、船与货之间,如果各个环节衔接不好,就会出现船等泊恢车等船、等货的不协调现象,影响物流 

  

  

  

  

  

  

  

  系统的 经济效益。所以,物流系统功能环节,即各个子系统之间,即是独立的,又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各子系统环节之间,要紧密衔接,互相适应,特别是前一道环 节(工序)要为后一道环节创造条件。各个环节要为物流大系统取得最好的、整体的经济效益创造条件,这才是真正的物流系统化。而物流系统化又是物流合理化的 重要前提。

  

  

第二节物流系统化管理
  物流系统化管理的目标 
  物流系统化管理,是指为了实现企业确定的 物流系统的目标,提高向消费者和用户供应商品的效率,而对物流系统进行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调节的活动。物流系统化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实现物流的合理 化,以最低的费用支出完成商品实体从供应地向消费地的运动。因此,在进行物流系统总体设计时,应对以下这些问题很好地研究,做出决策。
  (一)规模适当化
  对物流系统进行投资建设时,首先要确定其规模的大小。
   对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周围环境、服务对象,特别是物流量的多少,包活货物品名、数量、流向等,都要进行详细调查和预测,综合分析研究,以确定物流系统化 规模。否则,物流系统规模设计大了,而物流量小了,必然要使一部分物流设施、技术装备闲置起来,不仅白白浪费了投资,而且影响物流的经济效益。反之,物流 系统规模设计小了,物流量多了,与其业务活动不相适应,满足不了顾客的需要,同样也是不可取的。
  (二)运送及时性
  这是物流系 统的主要功能之一。即根据货主的要求,及时运输和配送,按顾客提出的时间和地点,把商品迅速运送到收货地或用户,以赢得信誉。这也是衡量物流企业服务质量 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在进行物流系统管理时,必须很好地考虑运输、配送的功能,如运输工具的配备,运输路线的选择,运输环节的安排等。
  (三)库存合理化
   保持一定的合理库存,是物流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在物流系统管理中,必须充分予以重视。以生产物流来说,工厂要储存一定数量的原材料,否则,原材料供应 不上,生产就中断了。反之,如果原材料储存过多,会造成积压,占用库房,浪费资金,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从销售物流来看,批发企业或物流中心必须保持一 定的合理库存量,不然,商品储存过多,会造成积压,占压资金;而储存过少,又要脱销,并失去销售机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物流系统必须强化这一功 能,及时反馈,调整库存,多则停止进货,少则补充库存,充分发挥其调节功能纳作用。
  (四)费用合理化
  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物 流技术不断革新,物流业激烈竞争的情况下,在进行物流系统设计时,无论对系统整体及各个子系统来说,一切物流业务活动,都要求节省费用。一般来说,物流组 织的合理,如物流方式、运输路线选择适当,存货数量和分布上都比较合理等,物流费用支出就会少一些。但问题并非如此简单,因为,在物流活动中,在运输、储 存、包装、流通加工、装卸搬运、物流信息的搜集、传递和反馈等环节之间都存
  在着一种相互矛盾,相互制约的关系。正确处理这种关系,进货或送 货间隔时间短,运输次数频繁,数量小,则运输费用会增加,但相应的保管费用支出却会减少:反之,则运输费用可以减少,但保管费会增加。包装质量高,要求较 多的包装费用支出,但相应地用于日常的维护保养费用则会减少,对储存条件的要求也会降低一些。物流信息搜集得越全面,越完整,对物流过程的了解就越透彻, 对物流的协调和控制能力就越强,但用于信息的搜集、加工处理的费用支出就会相应增加。因此,要正确处理上述诸种关系,-A匝利地实现物流管理的预期目标。
  (五)高水平服务
  《物流学》在西方也称为《后勤学》或《后勤工程学》。一般认为;物流业是属于第三产业的范畴,是后勤、供应 和眼务性的行业。所以,对整体物流系统设计和全部物流业务活动的要求来说,必须强调其服务性。无论运输、包装、配送等,每日每项物流活动,都要尽量达到顾 客的满意。并要不断研究新问题,开发新技术,增加新的服务项目,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如国外一些大物流企业,为方便客户需要而开发的"宅配便"、"宅 急便"等业务,受到社会各阶层群众的欢迎,我国近几年兴起的连锁商店形式,正是在各地有了方便、快捷的配送中心的基础上,才得以迅速发展起来。这是物流业 在我国开拓的一个新领域,由此可见,高质量的服务机构和服务水平,是物流业不断发展的强大生命力。
  (六)经济效益好
  一个独立的物流企业,构造一个比较完整的物流系统,其最终经营目标,仍然是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即:以最少的投入,取得同样的产出,或以同样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因此,在进行物流系统总体设计时,必须把物流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物流系统化管理目标的特点在于,它不是把运输、储存、包装、加工、配送等物流的各个方面分别作为单独的对象来研究,也不是省工、省料、工序机械化等个别技巧性的研究,而是
   把各个要素按照一定规则构成的物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我们知道,物流系统,是由运输、储存、包装、加工、物流信息等子系统组成的,而这些子系统又 是由一些更小的子系统所组成。作为物流整个系统的理想状态,应当使各子系统自身,各子系统之间保持一种均衡的和协调的状态,使各子系统之间能在数量、质 量、时间、空间上密切配合,以构成最佳的整体能力,发挥出最佳的物流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物流系统本身既是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一个子系统,它自身又必须要同
  生产系统、财金系统、商流系统、信息流系统等子系统保持均衡和协调,以求物流取得最佳效益。
  二、物流系统化管理的程序
  运用系统化管理方法来设计和改进物流体系,是物流管理最重要的内容和任务之一。物流系统的研究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系统研究,系统设计,系统应用。每一个阶段又包括若干内容。
   (一)系统研究阶段。包括研究分析现状、找出问题和确定目标。要从全局出发,运用系统方法,正确确定系统研究的对象和范围,然后通过资料的收集和加工整 理,对实际部门的调查和各种相关因素的分析,来透彻地了解物流现状和存在的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确定预期的改进目标,并为进一步制定新的方案拟定必需的苦 干原则。
  (二)系统设计阶段。包括改革方案的构思;判断和选择以及改革方案的细化。在这一阶段,要对各种可能的方案进行深入细致的比较和分析,确定各自在技术上的优劣和经济上的可行性,进而作出正确抉择。
  (三)系统应用阶段。这是改革方案的全面实施阶段。在实行中要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和保证措施,以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和系统化的实现。
  物流系统化的实现,对于物流管理来说,只是完成了最重要的一步。物流管理贯穿于整个物流活动中,必须不断地进行计划--实施--评价的反复循环,以期在物流环境和各种物流条件发生变化时,能够主动对物流系统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更新,从而保持物流系统运行的最佳状态。
  三、物流系统的标准化
  (一)物流标准化
   物流标准化,指的是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各个分系统的技术标准;制定系统内各分领域如包装、装卸、运输等方面的 工作标准;以系统为出发点,研究各分系统与分领域中技术标准与工作标准的配合性,按配合性要求,统一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研究物流系统与相关其他系统的配 合性,进一步谋求物流大系统的标准统一。
  物流标准化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方面:
  1、物流标准化系统是属于二次系统,或称后标准化系统。
   这是由于物流及物流管理思想诞生较晚,组成物流大系统的各个分系统,过去在没有归入物流系统之前,早已分别实现了本系统的标准化,并且经多年的应用,不 断发展和巩固已很难改变。在推行物流标准化时,必须以此为依据,个别情况固然可将有关旧标准化体系推翻,按物流系统所提出的要求重建新的标准化系统,这就 必然从适应及协调角度建立新的物流标准化系统,而不可能全部创新。
  2、物流标准化要求体现科学性、民主性和经济性。这是标准的"三性",由 于物流标准化的特殊性,必须非常突出地体现这三性,才能搞好这一标难化。科学性的要求,是要体现现代科技成果,以科学实验为基础,在物流中,则还要求与物 流的现代化(包括现代技术及管理)相适应,要求能将现代科技成果联结成物流大系统。否则,尽管各种具体的硬技术标准化水平颇高,十分先进。但如果不能与系 统协调,单项技术再高也是空的,甚至还起相反作用。’民主性指标难的制订,采用协商一致的办法,广泛考虑各种现实条件,广泛听取意见,使标准更具权威,易 于贯彻执行。经济性是标准化主要目的之一,也是标准生命力如何的决定因素,物流过程不像深加工那样引起产品的大幅度增值,即使通过流通加工等方式,增值也 是有限的。所以,物流费用多开支一分,就要影响到一分效益,但是,物流过程又必须大量投入消耗,如果不注重标准的经济性,片面强调反映现代科技水平,片面 顺从物流习惯及现状,引起物流成本的增加,自然会使标准失去生命力。
  3、具有较强的国际性。改革开放以来的事实表明,对外贸易和交流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作用越来越大,而所有的对外贸易又最终靠国际物流来完成。因此,我国的物流标准化从运输
  工具、包装、装卸搬运工具、流通加工等都要与国际物流标准相一致,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完善国内标准体系,提高运输效率,缩短文货期限,保证物流质量。有利于促进对外贸易,降低成本,增加外汇收入。
  (二)物流标准化体系
  物流标准化体系是指在物流标准化活动范围内,各类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科学的有机整体。这个定义包括以下几
  个方面的含义:
   1、物流标准体系以复盖面是物流标准化活动的全部范围,也就是说,物流标准体系包括了物流过程所需要的全部标准,确定物流标准的对象是建立物流标准体系 的要点。总的说来,只要属于物流活动范围,与技术、管理有关的重复性事务和概念,都可以作为物流标准的对象,纳入物流标准体系。
  2、物流标准体系的组成是各类标准。"各类"的一层意思是指物流标准体系包括不同级别的标准,亦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另一层意思是物流标准体系包括技术标难、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3、从全国商业物流系统来看,物流标准体系内的标准,既包括现有标准,也包括应有和预计发展的标准,并随着物流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和充实。可以说,物流标准化体系是物流标准化工作的蓝图。
  4、物流标准化体系内的各类标准,都有一定的服务对象,起不同的作用。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关联,联成一体发挥整体的功能。建立标准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方法、工具来研究和处理这些标准之间的关系,按一定科学规律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物流系统标准化的作用
  随着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标难化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由技术标难发展到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由个别少数标准发展到标准化系统。当今的标腔已成为现代化管理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物流系统化管理同样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l、物流标准化是实现物流系统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条件。目前,物流系统从生产厂原料供应、生产,然后由出厂产品到消费者手中,直到回收,是一个综合 的大系统,分工越来越纲,但要求这个系统高度社会化、一体化越来越高。因此,要使整个物流系统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从技术和管理的角度上来看,物流标 准化起着纽带作用,只要制定了各种物流标准并严格执行,就能实现整个物流大系统的高度协调统一,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如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标准 GB7635-87《全国工农业产品(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使全国物品名称及其标准代码的统一有了依据,结束了建国四
  十年来全国产 品、商品、物质分类与代码一直没有统一标准的局面。过去同一物品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的名称、口径范围、计算方法互不统一,现在制定了用于全国产品、商 品、物资名称和标识代码国家标准,有利于建立和健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促进物流系统经济信息使用和现代化管理。
  2、物流标准化有利于保证整 个物流系统功能的发挥,是商品在流通中的质量保证。物流工作中重要任务是把工厂生产的合格商品保质保量地送到用户手中。物流标准化对运输、包装、装卸搬 运、仓储、配送等各个子系统都制定了各种标难,这些标准是物流的质量保证体系,只要严格执行这些标准,就能保证合格的商品安全地送到用户手中。
   3、物流标准化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整个物流系统标准化后,可以实现一贯到户的物流。可以加快运输、装卸搬运的速度,降低暂存费用。减少中 间损失,提高工作效率,因而可获得直接的或间接的经济效益。如果某一个环节标准化工作没有做好,就会造成经济损失。如我国铁路与交通两个部门由于集装箱未 实现统一标准,双方在运输中衔接时要增加一道装箱工作,造成一定经济损失。若广泛采用集装箱运输,货运量相应增大,集装箱标准仍不统一,那么带来的经济损 失的会更大。
  4、物流标准化可消除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在国际贸易中,一种很重要的障碍,就是技术壁垒。因为技术上的障碍,就会 影响商品出口,或影响国外商品进口,物流的关键问题,就是在运输工具、包装、装卸搬运、仓储等方面采用国际标准,实现国际统一化。如集装箱的尺寸规格与国 际上标准不一致,就会产生与国外各环节的物流设施、设备、机具不配合,使运输、装卸搬运、仓储都发生困难,就会影响商品的出口。  

  

  

  

  

  

第三节物流系统合理化的模式
  物流系统合理化是指物流过程中各系统、各要素之间的优化组合,协调运 行,能适应和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从而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准则。即在一定的条件下,物流的运行速度最快,劳动耗费最省,流量最多,流质最好,服务 最优,效力和效果最佳,对话因素的组合带有规范性、综合性的合理标志。合理化的程度主要从上述诸因素综合运行效果的
  好坏程度来衡量。物流合理化的目的,在于适应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需要,充分发挥各项功能的效用,提高物流效益。物流系统合理化是通过建立物流合理化模型来组织实施的。
  一、从生产企业角度看物流合理化模式
   企业从事物流活动时,一般是依靠储存、运输专业组织,或由本企业进行储存、运输。当生产企业在委托物流专业储运组织开展物流活动时,必须全盘考察该企业 的采购和销售情况。要使物流合理化,要求所委托的各个具体的物流活动的费用最小。要求物流能适应生产和销售发展的需要,要求将品质优良的,数量适当的商 品,在适当的地点,适当的时间,通过周到的服务,用最小的费用供应给买主。因此,作为生产企业,在选择专业储运业务时,通常的标准是:(1)在运输上,依 靠专业
  组织比自己运输效益好;(2)在保管上选用专业仓库比自己保管商品效益要高;(3)在费用上选用专业组织,要比自己支出得少;(4)在服务水平上,选用专业组织,要比自己服务的质量佳。为此,在向物流专业人员办理委托业务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运输组织。选择什么样的运输工具运输商品,是组织物流合理化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因此,必须充分掌握各种运输工具的特点进行细致的比较分析,以选择出最合造的运输工具。在选择运输工具时,可把判断各种运输工具标
   准的运输服务特点分为运费、运输时间;运输额度、容量(运输量)、可靠性、方便性等诸种因素。具体的选择,则要求把这些因素从商品的收发货区间,交货 期,运费负担能力,批量大小,收发货的物流设施以及各种相关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在多种选择要求中,以哪种要求为重点,要根据市场急需程度和运输情况决定, 一般来说,最重要的选择要求是运费和运输时间。
  各种运输工具的运费,决定于商品的种类、数量、运输距离等因素。通常飞机运费最高,其次是汽 车、铁路和船舶。因此,要根据货物的运费负担能力来选择。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排列顺序,有时会因供需情况和运输距离不同而异,另外,在掌握运输时间时,不 能漏掉两端和中转作业时间,并以保证按时到货为前提。各种运输方式的速度排列顺序是航空、公路、铁路和水运。
  2、存货地点--仓库的选择。 企业在选择仓库时,应该根据货物需要储存的数量和买主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考虑。如果距离远,与其将每件货物直接送到买主手中,不如大量地集中起来,运送到需 要地点附近的仓库存放,然后向各买主及时运送货。这样可以节省物流费用,提高服务质量。对于某些批量较少的货物,为节省储运费,可将同一方向的货物,采 用"零担凄整车"的方法进行运输,以提高运输效能,从而降低物流费用支出。
  3、包装及其它方式的关系。商品包装即是生产的终点,又是物流的 始点。企业在选择包装方式时,必须根据物流形式来考虑。例如运输杂货时,如果采取普通货船的运输方式,可使用木箱包装;如选择集装箱运输时,只需用瓦楞纸 包装。倘若考虑到包装和装卸的关系,那么在人工装卸时,包装应限制在
  可以用人工进行装卸的单位重量以下;如果在途中可全部使用机械装卸,单件重量就不必太小,在交易许可的条件下,应尽可能采用较大的单件重量;在考虑包装和保管之间的关系
   时,如在仓库所保管的物品准码较高,那末最底层的包装必须能承受住上面叠故货物的总重量,包装自身必须有足够的耐压强度。可见,物流的全部要素都与包装 有关。同时还必须注意到,包装不仅有直接同物流联系的一面,而且还有与销售密切联系的一面。企业在选择包装方式时,还要考虑到包装的一系列具体要求。
  二、从销售的角度看物流合理化的模式
   企业通过利用自有的储运设施或者利用专业储运公司,物流中心组织物流实现商品的销售时,企业就处于为销售组织物流的地位。在销售学中,至关重要的是进行 调查研究,选择目标市场,制定合理的销售策略。在物流过程中,销售策略往往给物流状况带来决定性的影响。在销售策略上,一方面要有效地发挥物流活动的作 用,按服务的需要程度,提高物流活动的质量;另一方面又要降低销售费用,以节约物流费用。这两者之间必须不断进行必要的调整。销售物流合理化的形式是多种 多样的,一般表现为计划化、大量化、共同化、短距化等类型,它们可以同时在销售物流合理化中得到应用,以收到多重效益。
  1、计划化。 划化是实现物流合理化的首要条件,也是提高物流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商品量在不断增长。这势头使目前已显紧张的 交通运输负担更重,造成运输和发送成本的增加和对顾客服务水平的下降。对商业企业来说,为了在销售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保持扩大销售的势头,提高韧流效率 便势在必行。这就要求企业制定周密的发送计划,实现送货的计划化和集中化。为此,企业在运输发送活动中,应实现按最高效率的路线发送和按行车时间表发送的 计划物流策略。它是为了实现向顾客配送商品集中化,而采取的根据客户的一次订货量,安排
  队顺序向顾客配送货物的方法。这种策略不是单纯按顾客要求进行配送,而是按顾客要求和配送量,适当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配送,达到顾客满意。
  2、大量化。 着需求变化的多样性,商品生产也实行了多品种化。需方每次订货量小,订货次数频繁,要求迅速进货的情况日益普遍。与此相反,在接受订货方面,为了尽可能扩 大发货量,则采用最低订货制,以期降低成本。为解决上述发货的大量化和需求的零星化的矛盾。可采用大量化策略。所谓大量化策略,是一种增大一次物流批量折 扣的办法,或者称为"大量发货减少收费制".这种作法,因实行物流合理化而节约费用金额,由双方分享,对于确定销售物流合理批量是特别重要的。
  在批发企业和百货商店方面,为提高向本企业各商店和门市部供应商品的工作效率,要改变过去从厂商和批发商那里将商品向各个门市部个别地发送的方式,而采用中间设置配送中心,在那里集中管理交纳商品,进行检查分类、理货,然后向各门市部及时交货的体制。
  3、共同化。 配送合理化方面,最先进的方式之一是"共同配送",它打破了一个公司(或企业)物流合理化的局限,而采取与其它公司(或企业)联合起来,实现进一步的合理 化。其目的在于集中配送量,提高配送车辆的利用率。而这种配送系统必须建立在周密的市场预测基础上,保证各公司的发货信息在时点上协调一致。因此,积极创 造配送系统的条件,是使配送系统持久的关键所在。实现共同化,主要应包括共同运输和其间发送两个方面。可分为以下几种:(1)运往地方的货物,采用成批集 货的方式,是物流企业
  在组织货物配送时,把几个货主的多种商品,凡是发往同一地区,同一方向的,采取成批集中,化零为整,混装的形式,进行集中运送,以提高火车、汽车装载效率,因而降低了费用。
  (2)对百货商店和批发商店,采用共同交货的方式。共同交货是商业企业通过选定特定的储运单位,由他们将商品成批集中,送往配送中心,然后按各百货商店和批发店的需要进行分类交货。
  (3)运往市内和郊区零售店的共同配送。设在市内的批发企业,主要是以市内和近郊的许多零售店为推销对象。从各批发店向零售店发货,不但线路多,而且次数额繁。势必助长交通拥镑现象。为此,应采用同一地区、同一行业的批发企业,通过共同配送加强对零售商的服务。
  4、简短化。 前,我国商业企业的销售物流,对一般普通的大宗物资或商品,应采取就近、分片供应和调运办法,使物流的里程最近。即,确定适当的供应、销售区域,选择合理 的运输路线,最短的运送距离,制定最优的物流合理化方案,达到短距化,我国采取的直达直线运输、"四就"直拨运输等形式是有益的经验,应大量推行。这样可 以使商业交易流通和实物流通互相分离。商品物流不经过中间阶段,路线简短化,因而商品移动次数减少,总的库存就会压缩,从而降低物流费用。
  思考题:
  1、物流系统化的概念和意义是什么?
  2、简述物流系统化管理的目标。
  3、物流系统化管理的程序包括哪些内容?
  4、物流标准化的特点是什么?
  5、什么是物流系统合理化的模式?

网站首页  |  招生简章  |   专业介绍  |  报考指南  |   执业资格证书  |  辅导专区  |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谷大道3号激光工程设计总部一期·未来之光5号楼7层  邮编:430000
联系电话:027-87673585 027-87676900 手机号:18971141375 在线 QQ:1423693636
本站所有信息归 湖北新兴职业培训学校  版权所有   后台管理
扫一扫 关注我们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1197号